图为市民从银行理财产品广告牌前走过。  杨一 摄

  熟悉银行理财产品的市民心里都有一本账:银行卖的产品不见得都是银行开发的,有可能是银行代销的,即银行是信托、券商、基金、保险的销售渠道,银行从中收取一定的通道费,没有预期年化收益率,定期开放申购和赎回,每个月定期公布净值。近日,多家银行资产管理计划产品正式落地,像买基金一样买理财产品成为现实。
  银行资产管理计划出炉
  银监会推出“银行资产管理计划”的银行理财试点新方案,有望改变目前银行从代销产品中赚差价的盈利模式,向收取管理费方式转变。工行、建行、招行、交行、中信、浦发、兴业等首批11家银行,均在首批试点之列。
  近日,工行推出超高净值客户专属多享优势系列产品——理财管理计划A款,一起“落地”的还有交行、浦发、兴业等多家银行的类似产品。
  昨日,记者登录浦发银行网上银行看到,该行资管计划产品名为“月月享盈理财管理计划”和“尊享盈银行理财管理计划1号(私银专属)”,在预期收益一栏显示“净值类”,收益类型为“非保本浮动收益”,期限为“开放式”。该计划1元/份,门槛最低为5万元。兴业银行推出的资产管理产品名为“万利宝理财管理计划”,收益表示方式为“净值类”,网银页面下方有“客户参考净收益率以协议书为准;净值类产品无参考净收益,产品单位份额参考具体产品的说明书”的提示。
  星城部分资管产品遭哄抢
  与给定预期年化收益率的现有银行理财产品相比,多家试点银行目前所发的资产管理产品均为开放式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类似于定期开放型基金。不过,各银行资产管理产品冷热不均,有银行的产品面市就被一抢而光,有些银行的类似产品根本卖不完。
  “这个产品是在全国系统内统一开放的,第一天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这是款什么理财产品,所以还有额度,第二天就被一抢而空了。长沙分行的理财产品目录还没来得及更新,额度就卖完了。”昨日,星城一家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如是告诉记者。但也有银行仍有大量剩余额度,这或许与银行首批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规模上限有关,也与收益相关。
  市民高看一眼或仍意在高收益
  “以往封闭式的理财产品中途难以赎回,产品到期后,不论你是否要用,资金都会在一定时间内自动到账,重新购买新产品肯定会摊薄收益,新产品就可以滚动无缝对接。并且,目前30多天期限的短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一般在4.8%左右,现在新发行的这两款产品虽然没有公布预期收益,但投资者普遍认为会高于5.2%。”星城一银行理财师说。
  监管部门推出此举,与传统理财产品区别开来,旨在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但记者发现,由于背靠银行这棵“大树”,尽管银行在产品说明书均有对产品风险有可能产生本金亏损进行揭示,但投资者似乎并不多虑,有些投资者反而对资产管理类产品高看一眼。
  从产品说明书中可见一二。“银行管理费为0.5%,如果该投资周期中,按照产品申购赎回确认日前一日单位净值折合收益率低于5.2%/5.3%,我行将以银行管理费为限进行回拨。”这几乎被投资者视为若低于5.2%/5.3%,银行会让出一定的管理费收入以保证收益。而在以往,按照多家银行理财产品合同的约定,在扣除托管费等费用后,如在支付投资者应得本金及收益后仍有盈余的,银行往往以超额管理费收取。
  相关新闻
  买产品“自担风险”不能忘
  银行理财产品屡被诟病,原因之一是产品不够透明,超额收益通常被银行以“超额管理费”名义收取,而一旦出现亏损,投资者需自担风险。监管部门此举为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的透明度,并且可唤起投资者“买者自负”的风险意识。因此,资产管理产品在叫卖之初,均不显示预期年化收益。
  不显示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投资者的收益如何计算呢?根据理财产品的风险揭示书,记者看到类似提醒。“投资者在资金募集期内认购20万元,假设理财管理计划1个月到期后资产净值为1.005,则投资者获得本金和收益综合为200000×1.005=201000,其中收益为1000元,折合的年化收益率为1000/200000/31×365=5.89%。如果净值为0.999,同样是20万元本金,在一个开放期到期后,投资者本金和收益综合为200000×0.999=199800元,若因周末原因本金和收益延迟到账两日,对应的投资年化收益为(199800-200000)/33×365=-1.11%,由于投资收益低于5.2%,银行将以银行管理费为限进行回拨,补贴完银行管理费后,投资者获得真实年化利率为-1.11%+0.5%=-0.61%。”最不利投资情形为:“如出现债券发行人不兑付债券、回购、同业存款交易对手违约等极端情况,产品运作到期后投资者无收益,并将损失全部本金。”